400-849-7773

ENTREPRISE'S NEWS

企业动态

“沉浸式艺术展”如何做好文化闭环体验?

  • 来源:
  • 日期:2021-05-10

  沉浸式艺术展来势汹汹,它隐含着某种野心——它意图超越传统艺术展览单调、生硬、单板、高接受门槛等弊端,践行一种新的展览与观众的关系。那么,如何在沉浸式艺术展中做足临场性与互动性,让观众更直接的介入到展览中,获取更多更优质的文化闭环体验呢?我们可以从以下三方面来考虑。


  临场性:内容设计的心流沉浸


  沉浸式艺术展最重要的一个特点是观众在观展期间的沉浸体验。如果究其根本,沉浸(immersion)理论是由芝加哥大学心理学教授米哈里·齐克森米哈里首先提出的,他发现人们在聚精会神地做一件事情时,会由于全神贯注而忘记了自身的存在,失去时间感并且带有高度的兴奋感和充实感,由此把这些感受称之为“沉浸式体验”。


1.png


  互动性:科技构建的官能空间


  在临场性的沉浸体验中,最重要的手段是互动。要调动观众的沉浸体验,这就需要利用科技工具,进行三个层面的互动:感官层面、内容层面以及情感思辨层面。


  在感官层面,科技是最有效刺激观众官能的因素之一。在目前的沉浸式艺术展中,充分利用科技手段打造全方位调动观众听觉、视觉、嗅觉乃至触觉、味觉的官能体验,是这种展览的普遍特点。


  在内容层面的互动,这是沉浸式艺术展与传统展览最大的区别,也是最具优势的一部分。我们在开篇时提到,沉浸式艺术展试图构建一种新的作品和观众的关系——作品与读者直接的互动,从传统的“静观”到当下的“置入”,带来完全浸入、置入于作品的审美体验。


  在感官层面和内容层面的基础上,情感思辨层面的互动随之发生。审美体验中较为高层的体验是通过对艺术作品的感悟形成共情、共鸣、共美的深度体验,沉浸式艺术展的进一步优势就是在官能刺激和内容沉浸之后,更有利于观众沉浸到作品所构建的符号体系中,进而思索、感受这个符号系统带来的意义思辨与情感体悟。


2.png


  群众性:文化群体的延伸


  达到对东方美学文化的共情、共鸣与共美的体悟,圈层文化的群体延伸便顺应发生。这种延伸是包括两种形态,一是以展览为向心力的聚拢;二是以展览为中心的发散。


  以展览为向心力的文化聚拢可以表现为具备相同审美志趣的人群聚集于展览当中,以展览和展览所要表达的文化意蕴为内核,吸引一批观众。另一方面,以展览为中心的文化发散则表现为以展览和展览索要表达的文化内蕴为中心,最大化辐射到其他文化圈层,突破文化壁垒,传播展览所具备的价值符号体系和文化美学意义。


3.png


  随着城市文化氛围的提升,走进博物馆、美术馆观看艺术展览成为越来越多市民会选择的休闲方式。然而,当下沉浸式艺术展览的良莠不齐也提醒着我们,新的概念或技术不能代替内容成为展览本身的全部价值,当我们能够不仅仅是为了满足对光电效果的好奇心,或者追逐潮流的从众心理,而是开始追问这个展览真正给我们的内心世界带来什么的时候,技术与艺术背后本该具有的文化底色才能浮现出来。


分公司: 广东春晖文化科技有限公司 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友情链接: vr体验馆平台 智慧工地

版权所有 全影汇© 粤ICP备16068238号    网站地图